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聚焦

安青网:安徽医科大学迎来一特殊考生 一家四代人系校友

时间:2019-09-08 浏览:587
【摘要】

她就是柯乃钰,毕业于合肥市第八中学,以高考617分的成绩被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录取,是今年安徽医科大学在皖招生的最高分。

安青网讯 “钰儿,今天要填报高考志愿了,你可填好了?”随着父亲的问话,面容清秀的女孩抬起头来,嘴角带着一丝坚定的微笑,向父亲展示了自己的志愿表,那上面只有一个学校:安徽医科大学。

她就是柯乃钰,毕业于合肥市第八中学,以高考617分的成绩被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录取,是今年安徽医科大学在皖招生的最高分。

从初中接触生物开始,柯乃钰就对人体结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升入高中之后,随着学习和对未来思考的深入,她产生了学医的想法。而梦想离不开实际的加持,高考成绩出来后,她在全家人的支持下,坚定地选择了安徽医科大学作为实现自己救死扶伤之梦想的启蒙地。

当然,最主要的影响来源于柯乃钰的家庭。“我的父亲、伯伯、伯母、爷爷、外公、曾祖父,曾外祖父都从医。而从我父亲起,跟安徽医科大学更是结下了三代的不解情缘。”柯乃钰掰着手指细数道。母亲也笑着说:“逢年过节家人团聚时,一桌子围坐着的大多是医生,在一起津津乐道最多的总是医学话题。”儿时,柯乃钰常听祖辈们讲从医的事,会去父亲工作的科室、看些关于医生的宣传片,也会跟着家人一同去安医校园,听父亲介绍过去安医的种种,而这些都对柯乃钰的兴趣和理想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至此,柯氏家族与安医的“家校缘”已经延续了四代,安医成了柯氏的另一个家,医者仁心在这个家族世代传承。

杏林春暖,薪火相传

柯乃钰的祖父柯家骅自1953年考入安徽医学院,大学毕业后要求回徽州家乡医院工作,成为当地县医院内科业务主管负责人。祖母胡蜜蜜自己写的书《风雨人生路》中提到,柯家骅作为当地资深医师,工作则非常繁忙,他经常不分昼夜地加班,节假无休,有时甚至除夕之夜都要义务出诊。

从柯家骅往上细数,其父柯莘麓也是一名医生。1923年,柯莘麓在祖辈世代行医的熏陶下,远赴上海亚东医科大学求学,后来与其兄柯湘帆参与创办《微音》月刊,胡适、陶行知常为此刊撰稿。1925年,五四运动在沪爆发,南洋、亚东医科大学停办,1926年,郭琦元邀请汤蠡舟、陈卓人等人,取“亚东”之“东”,“南洋”之“南”,重新建立东南医科大学,柯莘麓得以继续在沪求学。1930年他返乡开设诊所,为乡人诊治疾病。1943年绩溪瘟疫流行,他引进磺胺类药物治疗,还呼吁富商捐献物资、药物来救治病患。抗战期间,他曾任驻绩九二兵站医院军医,参与救治伤病员的任务。

再往下细数,其子柯道平与柯道正这对双胞胎都曾在安徽医科大学求学。由于从小耳濡目染,柯氏兄弟对医学方面的知识一直保持着兴趣。后来兄弟俩怀揣着满腔热忱选择了医学,在故土情结和家族的影响中选择了父辈的母校。几年后,兄弟俩相继毕业,均从事医学事业。哥哥柯道平留校本部任教,弟弟柯道正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任职。

从家族百年前中医的传承,到后来中西医逐渐结合,变化的是医学的发展和进步,不变的是这个家族与医学、与安医的缘分和仁心仁术的一脉相承。

柯家人相聚在一起时,会经常聊起安医的人和事,父亲柯家骅也时常回忆起学校的历史和过去的老师。一年前,柯道正还应父亲要求,带老父亲去拜访了已是93岁高龄的母校老师。冥冥之中,柯氏一家与安医结下了不解之缘。

胸怀责任,传承医德

“责任感是常态化的。”柯道正如是说。生活不像电影那样每个成长点都有很大的起伏,在行医过程中,人走人留的触动时常会有,但让他一直坚定救死扶伤信念的,是行医途中愈发加深的责任感。理想可能被击垮,但责任感不会,它已然随着人的成长历程融入了骨子里,是坚不可摧的。

这份责任感在柯道正的工作中得以体现。曾经有一位93岁来自黄山太平县的老人来医院看病住院,尽管不是每天都在病房上班,但他还是坚持每天抽空去看望一下老人,直到老人出院。后来他与同事去太平义诊,老人的子女听说是柯医生,第一时间电话联系,拜托他帮忙随访复诊。还有一位96岁的多病老人,她来时柯医生总是细心照料,耐心解答问题,特地免她门诊挂号,老人也十分尊重他、信任他。

“我一直很关注病人心理健康这方面。”在他救治过的病人中,都对柯医生赞不绝口。门诊时柯道正会适当控制挂号人数,一般挂满30个病人会中止挂号,如果当天门诊看得快则会再增加几个候诊的病人。“看病不能光顾着速度,不能生硬地问病人问题,要让病人感受到医生对自己的关心。”柯道正给予病人足够的耐心和人文关怀,自然而然地拉近与病人之间的距离。

久而久之,柯道正所在科室的锦旗逐渐多了起来。但为了保持一颗平常心,他将锦旗收纳好堆放在储物柜里,从不与人攀比。

柯道正这份责任感和人文关怀,来源于代代相传的精神和家族氛围的熏陶。柯家骅在《在胡适像前的沉思》中写到:“家世业医,先祖慈善为怀,每逢贫苦病人不能付药费,则为其挂帐买单。略有余款,开办国民学校。”由此可知,柯家悬壶济世的责任感传承已久,医者仁心,无愧于此。这份“无愧”可追溯到100年前柯家先祖柯泽舟老先生去世那年,胡适先生为其题下的这句话:“泽舟先生,温文可亲,病者之友,一乡之仁,一别十年,生死永隔,题君遗像,凄然太息”。

医路漫漫,未来可期

在这样一个医学世家成长,柯乃钰对自身有着清晰的定位。她说:“首先,我要当个好医生,如果能力允许的话,我想结合临床进行医学研究,力争在某些疑难杂症上能够有所突破。期待自己将来可以成长为一名科研型的医生,治病救人、攻克医学难题。”

血脉相承,几代人将母校安医视为人生的新起点,以“校荣我荣”要求自己,朝着一代良医的目标不断前进。他们将这份安医情缘深藏于心,外化于行,用实际行动为母校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所以,纵使成为一名医生要承担很大的压力和风险,柯道正也支持女儿柯乃钰学医。“我尊重孩子的选择,也十分认可安医的教学质量。希望她在安医这片沃土充分汲取营养,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实现理想。”

连续五代行医、四代安医人的柯氏家族,给过去的医学事业添上了许多浓墨重彩的笔触,也会在将来的从医路途中延续连绵不断的生命力。正如胡蜜蜜在书中所言:“我的家由鲜花锦盛,到盛筵散尽,再到如今的苦尽甘来,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其兴衰留给一代代后人挥之不去的身影。(通讯员 俞传芳 吴问 余婷紫)

时间:2019年9月8日

来源:  http://www.ahyouth.com/news/20190908/1396772.shtml?from=single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