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聚焦

安徽日报客户端:以“五个统一”推进医学人文教育落地生根

时间:2020-12-10 浏览:120

      患者“苏大强”,不慎自高处坠落,被120救护车送至医院抢救。家属赶到医院后,得知患者病情,情绪激动,突然倒地,意识丧失。这一突发场景,不是发生在医院急诊室,而是在安徽医科大学临床技能竞赛赛场。面对突发的“患者家属昏厥”,参赛的医学生们作为急救医生该怎么办呢?

      赛题真实还原了临床场景,安徽医科大学在全面考核临床医学类专业学生临床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临床思维、团队协作的同时,更是把人文关怀等,作为进一步考核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必备素质和能力。

      在医学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始终高举医学人文的旗帜,围绕培养又红又专医学生的同时,注重培养有温度的医生,推进医学人文教育落地生根,是安徽医科大学一直以来在探索的课题。 

     顶层设计与贯彻落实相统一

      医学是一门人性化的科学,医学教育是培养医学生基础知识、专业技能、临床实践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途经。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根本问题,安徽医科大学整体规划医学人文教育顶层设计,着力于医学人文培养模式和体制机制等重点问题,进行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的改革,探索医学人文教育实践的着力点与突破口。

      2017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将原公共基础学院更名为人文医学学院,同时设立人文医学系,担负全校人文医学公共课程教学任务。学院的更名不仅仅是个“更名”问题,更为关键的是整合学校相关资源,带动医学人文学科发展。

      作为医学教育者,学校从“立德树人”“造就良医”的高度来定位医学人文教育,发展医学人文教育。在医学人文教育中让学生具备人文精神,拥有人文内涵,掌握人文技巧,开创具有地方医学院校特色的医学人文教育模式,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贡献智慧和力量。                         

      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统一

      “这段时间有风有雨、有血有泪、有生有死,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就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急诊医学科医生张泓教授用铿锵有力的报告,开启了2020年安徽医科大学秋季返校大学生“开学第一课”。6位来自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的模范教师相继走上讲台,以亲身经历为教材,为师生讲述抗疫故事,分享战疫力量。

      学期伊始,记录安医人战疫风采的《精医报国——安医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实录》一书与全校师生见面。课程思政公开课《战疫:安医人的使命与担当》,以医护、医患、师生等不同视角,全景式展现了安医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的动人故事。

      拥有人文内涵,主要是帮助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文主义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培养医学生的创新精神;掌握人文技巧,主要是运用医学人文精神和内涵,恰当处理医疗实践的各种问题,加强沟通交流,融洽医患关系。

      传颂可歌可泣的故事,赞颂可敬可爱的英雄,将娓娓道来的战“疫”故事转化为思政教育的课堂,用抗疫中凝结的医学人文精神照亮医学生们的起航之路。就是要学生树立“以病人为中心”“拜病人为师”和“服务病人”的思想理念,真正做到生命至上,人民至上。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

      医学科学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医学卫生实践中的应用与体现,是对生命医学的执着研究的精神,是对生命内在质量的关怀,是人类医学必不可少的内在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医学实践的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

      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的结合,好比人的灵魂和肉体的有机统一,是医学的根本特性,是医学生成长为专业的医护人员的道路上不可取代的基石。为了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就要在医学教育课程体系中建立医学人文课程群。

      为此,安徽医科大学按照“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要求,推进人文医学学科发展,调整、充实“人文医学系”教学编制,加强人文医学学科建设;调整、充实人文医学相关课程,进一步促进人文医学学院的教学功能由公共基础向“将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起来,融入到学生培育全过程”的转变。

      通过设置美育课程,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价值取向;在通识课程教学方面,将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作为重要内容。外语系青年教师利用多种语言开设选修课,积极传递世界文明;体育系教师开展太极拳的教学和比赛,传承文化瑰宝;计算机系将专业技术与医学知识、传统文化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校设立美育教学部、人文医学系、医学创新创业课程教研室,促进人文医学学院系三部一室”协同发展。

      多角度、多学科、多维度,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有机结合,融合传授医学人文思想,致力于培养既有精湛技术又有高尚品德和丰沛精神世界的“良医”。

      专业教育与部门协同相统一

      “医者应该成为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典范,要学会如何与病人打交道。”做客安徽医科大学的国内医学人文大家袁钟教授带领师生开启了一次医者人文的深度旅行。

      袁钟教授做客的这期讲座,是被师生称为安徽医科大学“百家讲坛”的品牌栏目《医学与人文大讲堂》的第59讲。这个致力于汇通文理、博采古今、启迪心智、培育良知的讲堂,在2009年开讲之初就明确了“融汇科学与人文精神,蕴育关怀生命的诚意”。

      9月7日,教师节来临之际,安徽医科大学的医学生们正在赴一场生命之约。“无法言传,您就身教,您是我们当之无愧的无语良师!”他们致敬的“大体老师”,亦被尊称为“无语良师”,是医学界对遗体捐赠者的尊称。同学们集体默哀鞠躬、敬献鲜花、表达哀思,缅怀他们为人类医学进步和生命健康事业做出的贡献和无私的大爱情怀。

      从2012年起,每年春分、冬至期间,位于合肥市大蜀山文化陵园的安徽省遗体捐献者纪念碑林前总会有一群医科大学的学生在这里缅怀吊唁。与其他课程不一样,每学年第一节《局部解剖学》课开始前,任课教师都会带领所有的学生身着整齐的白大褂,向遗体默哀3分钟,并三鞠躬。

      表达对遗体捐献先行者们的哀思,这也是安徽医科大学培养未来医生们高尚医德和人文精神的有益尝试。在这种庄严的氛围中,医学生们逐渐培养出对生命的敬畏和感恩。

      人人演讲、读书创作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第二课堂、青年志愿者服务、“课程思政”试点教学,通过各个教学单位和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类活动和载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和主线,坚持价值引领、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有机融合,积极开展医学人文教育。

     课程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统一

      培养人才是大学的第一使命,是大学的根和本。学校力促整合资源,带动新兴学科发展,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完善“各取所长”的兼职教师制度。着手教材建设,挖掘在科学技术史、医学史等方面的学术优势,借助成熟的学术成果,编写《校史》《学科发展史》等文化丛书。

      教学侧重于言传,科研侧重于身教。安徽医科大学除了开展课程教学为主的人文医学学院外,还成立了医学人文研究中心,它是安徽省首个以医学人文为主要研究内容的省级重点研究基地。

      中心立足安徽省省情,以新医改背景下安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为导向,在医学人文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很好的反哺了学校的医学人文课程教学,切实做到了课程教学与科学研究的相生相长和有机统一。

      年初的新型肺炎疫情中,中心结合自身实际与特点积极开展各项疫情防控工作。先后撰写了《抗疫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筑牢制度自信的逻辑基石》《疫情之下,彰显制度优势》《培育社会心态好“心”“气”,扎牢抗击疫情社会心理防护服》等理论文章,为筑牢抗击疫情的理论防线贡献力量。 

      面对突发“患者家属昏厥”,参赛的医学生们没有中断临床治疗,医疗团队分工负责,有人安抚有人急诊,一举一行,配合默契。只有让医生走进病人的世界,医学才能始终饱含美丽与温度。

      时间:2020年12月10日

      来源:http://wap.ahrb.com.cn/amucsite//pad/index.html#/detail/280551?sit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