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专栏  师生风采

【师生风采】特殊儿童的“守护天使”——记我校“安徽省最美护士”吕复莉

时间:2022-05-12 浏览:563

她是“面条宝宝”心中最美的“护士妈妈”,是“来自星星的孩子”眼中最暖的“月光”。她在国内率先推广世界先进的脑瘫患儿康复引导式疗法,创建了全国儿童康复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填补了安徽省国家级护理培训基地的空白。39年来,她像“星火”一样燃烧自己,温暖、照亮了数万名脑瘫患儿、孤独症患儿这样的特殊儿童,是他们心中最美的天使。

她就是安徽省儿童康复护理的带头人、2022年“安徽省最美护士”、我校第一附属医院小儿神经康复中心护士长吕复莉。

精心呵护 为每一个特殊宝宝接起翅膀

“护士长,实在太谢谢您啦,谢谢大家!要是没有你们,我家诺诺哪里能笑能走呀!”说着,小诺诺的妈妈郑重地将一面锦旗送到吕复莉手中。

2020年初,原本健康可爱的小诺诺突发高热、抽搐昏迷, “病毒性脑炎”“代谢性脑病”,一个个陌生而残酷的名词,一份份病危通知书,让全家人的心跌入谷底。经过20多天的抢救,诺诺依旧意识不清,当地医院建议出院回家养着。但诺诺的父母不死心,多方打听下,他们来到了我校第一附属医院小儿神经康复中心。

面对病情这么重的患儿,吕复莉成立重症康复护理小组,护士们加班加点,为诺诺定制康复计划。为了帮助患儿早日拔除胃管,试吞咽饮水计划从0.5毫升开始,一毫升、两毫升、三毫升……吕复莉一遍遍地耐心尝试。经过两个多月精心的康复护理,小诺诺终于慢慢恢复意识,那一声“爸爸妈妈”虽然还不太清晰,却让诺诺的父母立即热泪盈眶。

这样的故事在吕复莉所在的科室里反复上演。每当看到一个幼小受伤的生命在精心呵护下尽力修复飞向未来的翅膀,她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从护理到教学 照亮他人前行路

即使日常工作特别忙碌,吕复莉却依然非常爱同病房里的孩子们“玩”。走在小儿神经康复中心明亮的走廊里,你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护士长正抱着孩子,指着眼睛朝向,引导孩子去看鱼缸里游来游去的鱼儿,同时和家长传递“共同注意”的训练方法;一位年轻的护士正抱着一个小宝贝在认墙上的小动物,玩猜动物游戏;床头交接班时,护士们会拿起床边的小摇铃在妈妈的身后玩“躲猫猫”。

看似在“玩”,吕复莉和她的护理团队实则是在引导孩子主动地去训练追声、追视、体位转移等能力。“我们通过在游戏互动中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从而完成康复训练。”2005年,她的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引导式教育及游戏(GAME)疗法。随后,该方法在全国范围内培训推广,并被各机构广泛应用。

多年来,除了一线护理工作,吕复莉还一直负责我校成人继续教育学院健康评估课程管理及授课,每年接收40名至60名院校实习护士开展临床带教工作。不断创新形式,开展翻转课堂、问题式学习(PBL教学)等多种模式,为所有实习护士量身定制一对一的临床带教路径,开展情境教学及考核……在实习护士的眼里,她是一位严师慈长,既有老师的教诲,又有长辈的关爱。

从临床护理到实习带教,吕复莉所秉持的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为一批批护理新人们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克服病痛 点燃儿童康复护理发展的燎原之火

2020年,因为照顾孩子们,连续很多天没有休息的吕复莉突然累倒在临床一线岗位上。生病期间,她经历了手术和多次危重病情变化,但稍微好转一些,她就一边化疗,一边坚持工作。“当时正赶上首批全国儿童康复护理专科护士培训项目启动,”吕复莉回忆说,第一次承办儿童康复基地,有太多需要准备的事情,“基地申报、基地评审、理论培训、师资培训、实践考核……每一项工作都至关重要啊。”

虽然身体躺在病床上,但她的心却早已回到了科室,回到了工作岗位。骨髓抑制后的乏力,肝功能损伤手脚麻木,甚至手脚失去知觉,可是在工作面前,这些症状神奇地“消失”了,吕复莉甚至还调侃道:“戴着手套能提高麻木的手指功能,有效提高书写的准确率呢!”先生劝她、女儿“恐吓”她,她都点头称是,但却不知“悔改”,坚持亲自统筹调度项目的各个环节。

最终,在中国康复医学会护理专业委员会、医院、护理部、科室的支持下,在爱人和女儿的鼓励下,吕复莉带领团队圆满完成了首届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护理专科护士培训班以及儿童康复护理临床带教师资培训班的教学任务,创建了全国儿童康复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填补了安徽省国家级护理培训基地的空白,为我国儿童康复护理发展点燃了燎原之火。

39年来,吕复莉兢兢业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奉献自己的年华。从“吕姐姐”到“吕阿姨”,从“吕妈妈”再升级到“吕奶奶”,孩子们的称呼在变,但她对孩子的爱从来不变,因为她的生命已经融在这些孩子身上,融在她喜欢的康复护理事业上。为了“折翼天使重获新生”这个梦想,吕复莉将继续无私奉献,并带领更多的人一起努力奋斗,为安徽省儿童康复护理事业作出更大贡献。(第一附属医院 王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