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医大要闻

一附院北区职工积极响应倡议坚守一线

时间:2022-12-30 浏览:942

    “在党和人民需要时挺身而出,在抗疫的关键时刻,勇挑重担,义无反顾地冲在医疗救治第一线,始终将患者放在第一位……”近日,我校第一附属医院北区(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创面修复与整形美容科主任、“安徽省医德医风先进个人”方林森在院内发起的抗疫倡议,得到全院上下的热烈响应。

    白衣执甲、逆行上阵。院内,一个个忙碌、疲惫却又坚毅的身影,用实际行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无畏坚守,燃烧自己,如同夜晚的灯塔,散发出熠熠光辉。

心血管内科程自平:特殊时期更显党员担当

    心血管内科主任程自平也是此次倡议的发起人之一,过去的一周,他所管理的心血管内科一直处于床位爆满状态,科里的医护人员也陆续感染病毒,但大家不约而同选择了尽快返岗,最短的只休息了一天。护士王翠翠出现咳嗽、乏力的初期症状,依然要求将夜班上完。一个夜班下来,咳嗽越来越重,体温升到了38.9℃,“工作的时候,暂时忘掉了不舒服,同事们都是这样过来的。为了保障科里的工作,我们很多同事选择了住在科里。”

    程自平的日常除了门诊、病房,就是介入手术室。洗手衣、防护服、30斤重的铅衣,再加一层隔离衣,戴上双层手套、面屏,一场手术下来,汗湿了全身。同介入手术室一样,医院的中心手术室、血液透析中心、移植层流病房等在战斗性“减员”状态下,都没有按下暂停键,每一个医护人员都主动尽力去分担工作、承担责任。

    “特殊时期更要敢于担当、善于作为。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共产党员应当冲锋在前、全力以赴,团结带领身边的医护人员发挥超凡的毅力,打赢这场战役。”程自平说道。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曹晓慧:我们的医护都在奉献我们的全部

    秋冬季节本就是呼吸疾病多发季节,加上疫情的冲击,曹晓慧管理的发热门诊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迎来了就诊高峰。过去的一周,发热门诊接诊了近6000人次,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最多一天入院了20余位患者。

    作为首当其冲受到疫情冲击的学科,一边是自己人一个个倒下,一边是排着长队入院的患者,医护人员纷纷自觉放弃休息,克服自身的不适以及家庭的需要,坚持在各自岗位上。曹晓慧每天奔波于发热门诊和病房之间,最严重的时候嗓子发炎到无法说话,只能通过手机打字与同事、患者交流;住院总医师金蒙蒙高烧到40℃,依然选择坚守;护士长修杨即使感染了,也坚持天天到岗;护士罗迪迪一边发烧,一边坚持在发热门诊导医,一天忙下来顾不上喝一口水。

    “这份倡议说出了我们的心声,‘万千萤火汇星河,众志成城克时艰’,我们的医护真的在奉献我们的全部。有这么多医务工作者的努力和坚持,相信我们定会迎来胜利!”曹晓慧表示。

急诊重症监护室沈杭:我们是重症病人最可靠的战友

    沈杭所在的急诊重症监护室被设置为过渡时期新冠病毒阳性患者的住院重症病区和综合内外科病区,最先接收确诊新冠病毒感染的急危重症患者。随着病毒的传播,医护人员“阳性度”也越来越高,大家纷纷选择了坚守岗位。“我们支部自发签下了请战书,在这些患者们生命最困难的时刻,我们是他们最重要也最可靠的战友。大家自愿克服自身困难,最大程度地把所有时间用于救治患者。”

    “我抗原弱阳,但是我没明显症状,还能坚持。我防护好,让我上完这个班吧。” “我只烧了一天,现在没什么事了,您可以安排我上班,哪天都行。”“我还可以再撑一撑,撑到你们回来。”……这是急诊重症监护工作群里的常态。医生徐锐说:“主任们不仅发出了倡议,也在身体力行地践行倡议。连日来,他们都坚持在一线,我们作为年轻人,又有什么理由退缩。”

    随着感染人数的增加,重症患者也在增多,王楠管理的重症医学科一样面临着考验。“大家都是带病工作,王敏敏医生还在孕期,也依然坚持着。还好有医院的强大后盾支撑我们,医院正在增加重症床位、培训重症后备力量,还紧急调配了许多专业的仪器设施设备,包括呼吸机、高流量湿化氧疗仪等给我们,就是为了全力保障好重症患者的救治需要。”

医务部陆震:因时因势调整政策,全力保障患者就医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医院及时调整思路,加强组织统筹,通过不断地灵活调整,全力保障不同阶段的不同就医需求。“前期黄码医院运行经历,丰富了我们应急工作的处理经验。‘二十条’发布后,医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迅速研判了形势,开始准备预案,以应对可能面临的压力。‘新十条’颁布后,医院更是每天一次工作例会,及时应对每天可能出现的新问题。”该院疫情防控办公室主任、医务部部长陆震介绍。

    在患者增加、医务人员锐减的情况下,连日来,该院不断优化诊疗流程、扩容资源、增加力量,统筹做好疫情防控、患者救治和日常医疗服务,全力保障群众就医需求。

    为应对感染人数的持续攀升,医院采取分级分类诊疗,通过扩容发热门诊、开设互联网医院门诊、开通微信公众号线上发热咨询等方式,多渠道满足发热患者的就医需求。应对战斗性“减员”,医院最大程度整合有限的医疗资源,合理调整病区设置,增加重症监护诊疗力量和设备储备,开展危重症诊疗、护理培训,全力保障重症患者救治。药学部、医学工程部人员加班加点准备药品、耗材、器械等医疗物资,保障临床一线需求。

    陆震表示,虽然不是每一个人都在倡议书上签下了名字,但是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倡议。

院长张泓:我们深知医护难,但患者更难

    发热、头晕、呕吐……该院院长、身经百战的抗疫“老将”张泓也“中招”了。被迫居家隔离期间,她依然牵挂着医院里的一切,不时通过电话、微信、视频会议了解情况。“我们的医护人员支援过武汉、上海等地抗疫,也经受了‘黄码医院’闭环运行的考验。如今,大家迎来最困难的战役,我们深知我们的医护难,但患者更难。在这个时候,每一个人都在践行着医者父母心的誓言,他们非常能吃苦,非常能战斗,非常感动人!”据介绍,截至目前,该院496名感染新冠病毒的职工陆续返岗,其中多数职工仅休息3至5天,便返岗投入战斗。

    作为我省“1+5+N”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的领头羊,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还担负着指导全省医疗救治工作的重任。“新形势下,中心面临的任务更多、责任更大,我们的职工也在用切实行动证明着我们顶得住、扛得起非常时刻的责任与担当。”张泓表示。

院党委书记戴晓支:竭尽全力,让一线医护安心战斗

    在临床一线,医护人员直面疫情,义无反顾地站在最前沿。在他们身后,一批职能部门人员及时落实关爱一线医护人员政策、细化保障举措,为他们提供周全、细致、贴心的保障服务,让战“疫”前线的他们省心、安心。“医院竭尽全力,让一线医护人员安心战斗。”一附院北区党委书记戴晓支表示。

    医院实行职工健康“日报告”制度,每日摸排各科室人员情况,了解阳性职工身体情况,科学合理调度人员,实行弹性排班、动态调整,有序值班值守,切实做到劳逸结合。连日来,健康促进办的张德桂与同事们每天电话联络阳性职工,了解身体状况,有无实际困难,开展健康指导和心理疏导。

    “医院人手不够,我既然已经康复,就应该立即去分担他们的压力,以保证岗位工作的有效运转。” 招投标办公室的刘桂芳是行政人员中第一个因感染离岗居家的,休整几天后,她返岗支援工会工作。在这个特殊阶段,院工会、院离退休人员管理科为在职和离退休职工准备了“暖心礼包”,内含常见的感冒药、退烧药、医用口罩、抗原试剂等等。消化内科齐乐在朋友圈里说:“在确诊阳性后,同事为我送来了医院的暖心包,都是一些急需的物品,我备受安慰,对抗疫也更有信心。现在就等着康复后立即返岗,和同事们并肩作战。”离退休职工黄建平动情地说:“艰难时刻有医院的暖心包,及时雨,暖心怀!”

    全力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同时,医院还分别为未感染职工和已感染职工提供宿舍,满足职工多元住宿需求。

    与此同时,医院前期成立的抗疫党员突击队和康民青年志愿者抗疫突击队也活跃在物资储备、后勤保障、离退休服务各个地方,及时提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后勤保障部门加强对保洁、护工、保安等第三方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加强安全设施设备的巡视检查,不放松对应急队伍的管理和要求。

    “哪里有需要,就奔向哪里。”在与病毒角逐的跑道上,该院全体医护人员让人们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的温暖和希望。(一附院北区 吴晓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