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晚报:他的成果 被哈佛大学写入研究生课程
跨越上千公里,从“魔幻山城”来到“大湖名城”,来自重庆的李琦开启了与合肥这座城市的不解之缘,也开启了自己作为“科漂”角色的奇妙旅程。
发展赋能 与合肥结缘
中国专家创立“国际标准”, 理论+诊疗模式双创新;打破学科壁垒,建设全球首个“出血性卒中单元”……来到合肥后,李琦继续致力于为更多脑出血患者最大程度免除痛苦。
“作为一名医生,一生其实看不了多少病人。而我们通过发现新的东西找出新的方案,也许就能拯救更多的人!”近日,记者走进医院,聆听了这位奋战在脑血管疾病研究诊疗领域一线的“守护者”的故事。
时钟的指针回拨到2017年,那一年,国际上第一个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临床脑血管疾病征象——李琦岛征(Liqi island sign)诞生了。这一征象的诞生,实现了患者在发病数小时内,早期预测其脑出血血肿扩大和不良预后。该命名的主人公,正是安医大二附院神经内科主任——李琦。
在沙坪坝长大的他是地地道道的重庆人,哈佛大学博士后、墨尔本大学博士后。
谈及为何会与这座城市结缘,李琦表示:“合肥是过去十几年中国最有活力、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所以选择把事业重心放在这里,现在也把家安在了这里。”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李琦经常去外地进行学术交流,“我能感受到合肥的交通非常便利,特别是高铁的出行,例如去北京、上海、苏州、杭州等城市,3个小时以内很多地方都能到达。”
心之所向 打破学科壁垒
自从医以来,围绕如何降低脑出血患者死亡率这一问题,李琦开始了持续探索,并为之付出了长达十多年的攻坚研究,其间取得了多项原创性研究成果。
“我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就确定了研究方向是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想把它作为自己一生的奋斗目标。脑血管疾病是中国目前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我想通过研究和临床的诊治,减少患者的痛苦。”李琦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如今,他正通过自己和团队的努力将最初的梦想逐渐变为现实。在医院的统筹与支持下,李琦所在的安医大二附院神经内科建立起全球首个“出血性卒中救治单元”,不仅有效保证了脑出血的救治效果,更为脑出血一体化救治提供了新的模式。
什么是“出血性卒中救治单元”?“在早期脑出血诊治过程中,学科之间的协作非常重要。过去,神经内科采用药物治疗,而神经外科则擅长手术治疗清除血肿,缺乏一体化管理。”李琦说,这一救治单元的建立就是为了打破学科间的壁垒,从而让医疗资源围绕疾病、围绕患者跑,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据悉,该院“出血性卒中救治单元”拥有一支由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急诊、康复科、影像科及卒中护理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工作组,建立了脑出血专病病例和专病随访体系,同时积极推动脑出血的内外科综合治疗。
创立标准 研究成果落地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一“出血性卒中救治单元”已成功救治多例危重脑出血患者。
今年60岁的何女士家住合肥经开区,此前的一天早晨,她在晾衣过程中突然晕倒在地,随后就出现意识模糊。经诊断,何女士发生了脑出血。
“接诊这一患者后我们第一时间给予了她抗血肿扩大治疗,同时在患者情况稍微稳定后给她做了血肿的清除术,最终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李琦介绍。
事实上,何女士短时间的救治过程也得益于李琦和团队运用的“脑出血Code ICH早期综合诊治策略”。
2024年初,由李琦发起提出的“脑出血Code ICH早期综合诊治策略”以特别报道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卒中》杂志上,同时被《柳叶刀—神经病学》写入2023全球脑卒中最新进展。该专家共识建议对脑出血患者采用基于时间的管理策略,通过Code ICH管理模式进行早期综合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何为“Code ICH”?“简单来说,就是我们针对脑出血做好超早期一体化的诊治新策略,围绕脑出血这个疾病,做好超早期的血压控制、抗凝逆转,以及对于部分有手术指征的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李琦说。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3年欧洲神经病学会大会上,李琦受邀作该研究成果的专题报告。在此基础上,李琦发起了应对脑出血的“Code ICH早期综合诊治策略”,联合多国专家形成专家共识,这一共识的形成解决了脑出血救治长期缺乏标准化流程的痛点。目前,脑出血早期一体化救治方法已在国内外多家医院验证并推广。该成果还被写入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生课程及美国医生继续教育课程。
如今,李琦的攻坚和探索仍在继续。关于未来规划,他表示“接下来我们将建立临床和科研团队,围绕脑血管疾病,开展一系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希望能够继续发现新的诊治的方式,改善患者的预后,减轻他们的痛楚。”
时间:2024年9月18日 A6版
来源:https://newspaper.hf365.com/hfwb/pc/content/202409/18/content_478121.html
人民网:http://ah.people.com.cn/n2/2024/0910/c358325-40972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