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聚焦

健康中国客户端:从六尺巷精神看医患关系的和谐之道

时间:2025-01-08 浏览:10

和谐礼让:六尺巷精神与医患关系共同的价值基底

“六尺巷”精神的深刻内涵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六尺巷不仅见证了古人谦和礼让、以和为贵的美德,更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治理智慧。桐城市从当地法庭运用六尺巷典故劝导群众,到逐步提炼“听、辩、劝、借、让、和”六字法的“六尺巷调解工作法”,再到全市将“和”“让”精神扩展至基层治理领域,最终形成“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于2023年被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现实需求

在当今社会,随着医疗体系的日益复杂化和患者需求的多元化,医患关系紧张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一方面,患者对疾病诊疗认知不足,容易对治疗效果产生过高期望,特别是在面对复杂疾病时,患者的情绪波动、对医疗服务的不信任、对医生的期望过高等因素,往往会使医患关系紧张,甚至引发矛盾。另一方面,医疗资源短缺、医生工作量过大以及医患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使医生无法充分与患者沟通,导致治疗方案、医疗信息未能有效传达,进而产生误解或不满。除医患双方原因外,社会上也存在众多能够影响到医患关系的因素,例如部分媒体为追求眼球经济,过度渲染医患矛盾,甚至进行不实报道,加剧了公众对医疗机构和医生的不信任感。诸如此类都可能导致医患双方在沟通和理解上出现障碍。不仅影响了医疗服务的质量,也会加剧社会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多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印发医学人文关怀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7年)的通知》中强调要加强医学人文关怀,增进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升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六尺巷精神中的“宽容与忍让”能够帮助医患双方理解对方的立场和困难,将六尺巷精神融入医患关系治理之中,利用“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化解医患矛盾纠纷,寻求和谐之道,不仅有益于改善当前的医患紧张关系,体现了社会治理的新思想,还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支持,是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实践。

 

六尺巷精神引领下的医患关系路径优化

供需双方将心比心,携手追求健康结果

“六尺巷”精神作为社会治理的文化根基,体现了我们中华文化“和合共生、天下大同”的价值追求,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提供了思想指引。医生与患者是医疗卫生服务的供需双方,应秉持相互理解、尊重和信任的行为准则,共同打造融洽的医患沟通关系。作为供给方,医务人员要从专业角度严格要求自己,以为患者提供公平科学的医疗服务为职业准则,坚持“为患者着想”的职业操守,从就医源头上减少因医生渎职产生的矛盾;同时,作为患者的求医对象,医务人员应具备同理心,包容患者的情绪反应,耐心倾听他们的需求和顾虑,尊重来自不同背景患者的就医选择,在就医过程中关注他们的心理波动;另外,当发生误解和矛盾时,医生应主动调解,以理性友好的态度避免矛盾升级,妥善处理患者的合理需求。作为需求方,一方面,患者要信任医生的专业能力,尊重他们的职业劳动,积极配合医生的诊疗行为,主动与医生汇报自身病情,减少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产生的矛盾;另一方面,患者应理解医生的工作压力,体谅医生因疲惫或不适产生的情绪,与医生沟通时将心比心,理性对待诊疗结果,有问题及时与医生沟通,与医生共同努力取得更好的健康结果。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有效防范医疗纠纷

借鉴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中的“网格管事”和“群力防事”等先进治理方法,将这一传统智慧与现代管理科学相结合,为医疗纠纷的预防开辟了新路径。“网格管事”,即将网格化管理应用于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实践中,旨在通过精细化、系统化的管理方式,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安全水平。在深刻学习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的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和各专业质控工作改进目标的通知后,将医疗质量管理的各项任务和责任细化到各个网格,确保每个网格都能够按照既定的标准和流程进行工作,从而提高医疗质量。通过信息化平台,可以实时监测网格内的医疗质量安全情况,及时发现和预警潜在问题。而“群力防事”,即汇聚众人之力共筑防线,是加强医疗风险防控体系的重要策略。在医疗机构内部,广泛动员医护人员、行政人员、后勤人员等参与到医疗机构管理和服务中来,共同构建一张全面、细致的医疗风险防控网。通过设立意见箱、开展问卷调查等方式,鼓励员工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建立部门间协同机制,旨在打破传统科室壁垒,促进临床科室与医技科室、行政科室与后勤科室之间的紧密合作与高效沟通。通过定期召开跨部门协调会议,共同研究解决医疗风险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对于涉及多个部门的重大医疗风险防控项目,可以建立专门的项目协作平台,实现项目进度的实时跟踪和资源共享。

完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制,助力医患和谐共处

六尺巷精神的核心恰是宽容、谦让与和谐,将其精髓融入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制的建设之中,显得尤为必要且意义重大。一是弘扬六尺巷精神,强化调解理念。当地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定期组织调解员、医护人员及患者代表等参加六尺巷精神专题学习会,引导调解员树立以和为贵、互谅互让的调解新观念,将六尺巷精神作为调解工作的指导思想,贯穿于调解过程的始终。二是借鉴六尺巷调解法,完善调解程序。六尺巷调解法中的“六步走”工作法,包括听、辨、劝、借、让、和等环节,可以为医疗纠纷调解提供有益的借鉴。在调解过程中,调解员应通过观察、倾听和分析,准确把握纠纷的焦点和双方的诉求,然后运用法律、医学等专业知识进行辨析和劝解。同时,可以借鉴六尺巷调解法中的“借”和“让”原则,借助第三方力量或引导双方互谅互让,寻求最佳解决方案。三是加深六尺巷内涵,注重调解执行回访。调解协议的切实执行与细致跟踪回访,构成了确保调解成效的重要一环。调解成功后,调解员务必督促争议双方严格按照调解协议履行各自责任,保障调解成果的落地生根。此外,实施系统化的跟踪回访措施的同时继续对双方进行六尺巷精神文化教育,深入了解双方对调解成效的满意度,掌握后续发展动态,以便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迅速应对,确保六尺巷精神在调解实践中得以生动体现与深化。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营造和谐友爱氛围

“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是汲取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的基层治理新模式,着力发展“礼之用,和为贵”的社会共识,为医院的文化建设注入了新鲜力量。作为医患沟通的主要场所,医院在文化建设中应主动学习六尺巷精神,为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提供组织支持。首先,医院要把“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融入文化建设,在医院的环境布置中营造舒适的就医氛围,如张贴海报、清晰的就医标识和干净的候诊区等,在服务流程中要简化患者的就医程序,提供便捷的挂号、就诊和取药等服务,让就医群众感受到医院的关怀和尊重,减轻他们就医的紧张情绪。其次,医院应加强科室内部的团队建设,让医务人员处于和谐友爱的工作氛围,加强不同科室间的团结协作,当患者病情需要跨部门处理时以大局为重,避免因部门利益导致的推诿,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再次,医院要加强医务人员的医风医德教育,将六尺巷精神融入到日常的培训、讲座和考核,培养医务人员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和团队精神,利用医院信息平台宣传先进典型,通过榜样力量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文/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任

时间:2025年1月8日

来源:https://m.jkzg2030.cn/detail/2492098/at?guid=1f963e80ecf366586ab2c98b23339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