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医大要闻

【学术安医】我校王华、李家斌团队在《肠道》杂志发表酒精相关性肝炎原创研究成果

时间:2025-03-28 浏览:58

3月27日,我校炎症免疫性疾病安徽省实验室、第一附属医院王华教授团队,联合第一附属医院李家斌教授团队在国际消化领域顶级期刊《肠道(Gut)》(IF:23.1,中科院1区Top),发表题为《应激肝细胞通过产生LECT2加重酒精相关性肝炎(Stressed hepatocyte sustains alcohol-associated hepatitis by producing leukocyte cell-derived chemotaxin 2)》的原创性论著,揭示了白细胞衍生趋化因子2(LECT2)调控酒精相关性肝炎(AH)进展的精确分子机制。我校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徐洪海为排名第一作者,王华教授和李家斌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我校第一附属医院为第一完成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

饮酒作为重要的社会文化因素,在中国具有深厚历史传统,这一背景与我国AH发病率逐年上升密切相关。AH具有较高的短期病死率,且现有治疗手段十分有限,因此探索新型AH治疗方案已成为临床医学的迫切需求。中性粒细胞浸润和肝细胞损伤是AH进展中的标志性病理特征,然而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在AH发病机制中的关键作用仍不明确。该研究通过单细胞测序、蛋白质组学和转录组学多组学联合分析,发现AH患者肝细胞高表达LECT2。进一步的研究发现AH患者血清中LECT2水平显著升高,并与疾病严重程度和死亡率呈正相关。

机制研究表明,酒精刺激肝细胞出现内质网应激,LECT2作为肝细胞发出的“信使”能够特异性结合中性粒细胞膜受体PHB2,破坏PHB1/PHB2异源二聚体的稳定结构,通过抑制线粒体自噬导致中性粒细胞内活性氧蓄积,进而触发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的过度生成并加剧肝损伤。该研究揭示了AH进程中“肝细胞-中性粒细胞对话”的分子机制,不仅为解析AH发病机制提供了新视角,更重要的是确立了LECT2-NETs信号轴作为潜在AH治疗靶点的科学依据。

研究得到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发育编程及其代谢调节”重点专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资助。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左莉教授团队、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何勇研究员也为该项目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科技产业部)

论文链接:https://gut.bmj.com/content/early/2025/03/25/gutjnl-2024-334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