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学院开展劳动教育系列活动
近日,医学人文学院开展以“传承劳动精神,体验劳动之美”为主题的劳动宣传周系列活动,通过打造具有美学艺术特色的劳动教育课,开展学生喜爱且结合专业特色的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刻体会劳动的重要价值,进一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涵养高尚品德。
感受非遗之美,传承工匠精神。学院面向全校开设非遗手作体验课程。非遗景泰蓝制作体验课上,学院教师详细地向同学们介绍了景泰蓝的历史渊源、工艺流程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并耐心指导大家亲手体验景泰蓝的部分制作环节。同学们手持镊子,将纤细的铜丝小心翼翼地掐成各种精美的图案,感受着指尖与材料之间的微妙互动。虽然过程复杂且耗时,但大家都全神贯注,沉浸在非遗技艺的魅力之中。“这堂课不仅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提升了审美能力,也让我对‘劳动创造美’有了更深的理解。每一项非遗传承的背后,都凝结着世世代代劳动者的努力与坚守。他们的奉献和匠心,让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时光长河中仍旧熠熠生辉。”2024级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的王英杰同学感慨道。
结合劳动宣传周活动,学院还组织运动康复专业学生开展了劳动主题的竹编画手工制作活动,让同学们在学习传统手工技艺的同时,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更深刻体会劳动背后的工匠精神。
了解艺术之美,学习劳动智慧。戏曲不仅蕴含了唱、念、做、打的技艺,更是一部由汗水、筋骨与匠心编织的劳动史诗。在学院特色的戏曲和花鼓灯艺术实践课程中,教师以“劳动美学”为切入点,讲解戏曲艺术的台前幕后,揭示传统文化视域下劳动者的创造力和情感表达。学生们通过模拟插秧、筛谷等农耕动作,学习"簸簸箕""拾棉步"等经典舞蹈语汇,在身体力行中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以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劳动模拟+艺术提炼”的创新教学方式,充分点燃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体会实践之美,增强专业能力。劳动宣传周恰逢学校第十三届教职工羽毛球比赛。历时两天的比赛中,学院运动康复专业的学生经过赛前专业培训,承担了比赛“司线员”的工作。比赛现场,他们身着统一的裁判服,神情专注、公正判断。此外,志愿者服务队的同学们还学以致用,为运动员们提供了赛后康复服务。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切身体会劳动的不易与辛苦,认识到不同岗位劳动者的使命与责任,也更加深刻理解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的内涵意义。
学院将继续深化“五育并举”理念,在后续劳育课程中推陈出新,在劳动教育中融入亲情教育、非遗教育,融合艺术之美以及医学特色,一体化建设美、艺、劳课程,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实支撑。(医学人文学院 张梦琦 丁诗雯 王晓莉 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