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药学科学学院学子前往祁门县寻信仰 求真知 助振兴
7月4日至8日,药学科学学院“皖韵红途”暑期社会实践团赴“中国御医之乡”黄山市祁门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青年学子踏红土、寻信仰,入药田、求真知,融文化、助振兴,以药学智慧为笔,书写青春答卷。
追寻红色足迹,筑牢信仰之基。舍会山上,成员们走进陈毅元帅故居、皖赣特委会旧址和汪振丰烈士墓地,通过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图片资料,学习了解烽火岁月中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讲解员讲述的革命英雄汪振丰为送情报过敌军岗哨,毅然划伤自己的大腿,把情报夹在膏药中送离的故事,深深震撼了每一位学子。肃立于安凌镇十八烈士墓前,成员们在深切缅怀中体悟信仰的力量,于无声誓言中坚定“强国有我”的青春担当。红色讲堂上,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现场讲授主题微课,深刻阐释赓续红色基因的时代价值,教育引导当代青年将“小我”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大我”之中。
锤炼专业素养,弘扬志愿精神。在祁门县中药材种质资源圃,成员们深入田间,实地观察黄精、祁白术等道地药材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特性,详细了解规范化种植技术与产业发展现状;在祁门县中医院,成员们在中药房中学习中药材辨识与调剂知识,在针灸推拿科等特色科室感受中医外治法的独特魅力;祁山镇卫生院内,安徽省基层名中医、黄山名医许柳田运用“五运六气”等中医经典理论为患者精准施治,深化了实践团成员对中医理论精髓的理解。实践队还化身志愿者,走进祁门中医夜市,主动参与现场秩序维持,在义诊区亲身体验中医专家“望闻问切”诊疗过程,在养生区习练五禽戏,领悟中医“治未病”的养生智慧。
传承非遗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在祁门县博物馆、祁门红茶产业集团与平里镇茶叶改良场,成员们深入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祁门红茶的历史沿革、核心制作工艺以及品牌建设成果。实践队还走进祁门蛇伤研究所,近距离领略另一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祁门蛇伤疗法的独特魅力,系统了解常见毒蛇种类、蛇伤急救流程、抗蛇毒血清应用等科普知识,以及“祁蛇”资源在科技助力下,转化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抗肿瘤等领域的创新药物。在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芦荔村,成员们了解了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并结合专业所学,围绕健康赋能产业升级和提升乡村旅游体验积极献计献策,将青春智慧融入乡村振兴实践。
“皖韵红途”是药学科学学院重点打造的暑期社会实践品牌之一,已连续三年组织队伍深入基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足迹遍布岳西、太湖、金寨、定远等地。未来,学院将坚持“大思政课”理念,推进“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与专业锻炼深度融合,持续引导广大青年赓续红色血脉,坚定文化自信,在健康中国和乡村振兴建设伟大征程中挺膺担当、贡献青春力量。(药学科学学院 尹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