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学院承办全国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大会
7月11日至14日,2025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与学校卫生工作能力建设大会在海南省海口市举行,来自全国近400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商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事业发展大计。
大会由《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社、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视力健康分会、海南省人民医院共同主办,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与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共同承办。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书记马军成、出生人口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学校卫生》杂志总编辑陶芳标出席开幕式并参与“儿童青少年健康生活20条”揭幕仪式。
主旨论坛环节,陶芳标教授作了题为《生长发育研究的迭代跃迁:从V1.0到V3.0》的专题报告。报告以历史发展为脉络,系统梳理了自19世纪以来,生长发育研究领域的三次重大范式转变:从早期单纯关注体格发育指标的V1.0阶段,到重新认识生长发育规律的V2.0阶段,直至当前强调全生命周期健康的V3.0阶段。该理论框架为新时期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事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益思路。
公共卫生学院相关专家学者在大会专题论坛中作系列学术报告。万宇辉教授在心理卫生分论坛报告了《新环境污染物暴露与学龄前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研究成果,系统论证了新型环境污染物对儿童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问题关联及潜在机制;孙莹教授在《学生普遍性心理卫生服务示范研究》专题报告中,全面总结了团队三年来在学校心理卫生服务领域的理论创新成果和实践经验;朱贝贝副教授在健康促进与数智赋能分论坛以《围产期焦虑抑郁数字化干预技术开发与应用》为题,展示了自主研发的智能干预系统在孕产妇心理健康领域的应用成效;陶舒曼副研究员在眼健康与近视防控分论坛报告了《生命早期户外活动轨迹调节宫内不良环境对儿童近视的影响》,提出了生命早期干预在近视防控中的关键作用。
此外,公共卫生学院多位教师担任各分论坛主持,与参会专家展开深入交流。研究生学术沙龙环节,该院十余位研究生通过口头报告和壁报展示等形式,分享了在儿童青少年健康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展现出该院研究生培养的丰硕成果和学术活力。
本次大会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也为推动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事业发展提供了创新思路和实践路径。(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