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强校在行动】王守宇:扎根安医 并肩作战努力攻克肿瘤难题
从金陵学子到海外精英,从南大教授到安医栋梁,王守宇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实而有力。他的科研之路,是一条始于热爱、成于坚守、兴于奉献的奋斗征程,更是一曲与安徽医科大学结缘、携手奋进的深情乐章。
王守宇,安徽医科大学青年拔尖人才,第一附属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技师。在安医大的舞台上,他正以深厚的学术造诣、炽热的科研情怀和卓越的团队领导力,带领着一支年轻的科研队伍,向着肿瘤研究的更深层次、更高峰奋力攀登。
筑基金陵:从青涩学子到科研新锐
1999年,怀揣着对生命奥秘的好奇,王守宇考入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五年的本科学习为他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也悄然埋下了科研的种子。2004年,他选择继续深造,在本校开启硕博连读的旅程,在两位导师的悉心启蒙和指导下,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实验数据的严谨逻辑深深吸引了他,那份探索未知的纯粹乐趣,让他对科研产生了浓厚而真挚的兴趣。
博士期间,他潜心钻研,其研究工作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上,博士论文更是荣获“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这份来自学术界的认可,是对他科研潜力的证明,更坚定了他投身科研事业的决心。2009年博士毕业后,他选择留校任教,同时继续执着于自己的科研梦想,并于当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资助。
留校任教期间,王守宇接连在消化病学顶级期刊《肠道(Gut)》和肿瘤学权威杂志《临床癌症研究(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发表多篇高影响力论文,并明确了将毕生精力聚焦于消化道肿瘤发病机制研究的坚定方向,并在当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转面项目资助。
远渡重洋:拓展视野,厚积薄发
为了追求更前沿的知识、更广阔的视野,进一步提升科研素养,2013年,王守宇决定前往全球顶尖的肿瘤研究机构——美国MD Anderson肿瘤中心,进行博士后深造,将研究方向拓展至当时方兴未艾的RNA表观遗传学调控肿瘤发生发展机制领域。
这段海外求索的岁月,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也承载着对家人的思念与愧疚。为了心无旁骛地投入科研,他只身前往异国,留下爱人独自在国内工作,抚养年仅3岁的孩子。
2年8个月,近1000个日夜,实验室的灯光常常亮至深夜……虽然科研工作异常艰辛,但王守宇内心却感到无比充实。每周聆听领域内顶尖学者的前沿报告,与学术大师面对面交流碰撞思想,极大地拓宽了他的学术视野和思维疆界。功夫不负有心人,博后期间的重要研究成果相继发表在《自然细胞生物学(Nature Cell Biology)》和《临床研究杂志(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标志着他的科研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
缘定安医:携手奋进,共谱新篇
带着丰硕的海外研究成果和开阔的国际视野,2019年,王守宇回国后受聘为南京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正式开启了独立领导科研团队的征程。2023年,原本人生轨迹与安徽医科大学是两条平行线的他,迎来了相交:怀着对国内医学教育和科研事业发展的满腔热忱,以及对新兴科研平台的高度认同,他作出了人生中一个重要决定:追随孙倍成教授,以团队整体引进的方式,正式加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这不仅是他个人的回归与选择,更是他带领整个核心科研团队(包括前期培养的3名优秀博士后,其中1人聘为研究员,2人聘为副研究员,以及1名进入安医大一附院做博后并已获多项基金资助的博士生)共同扎根安徽、服务安徽的郑重承诺。
在安徽医科大学这片充满活力和希望的热土上,王守宇被委以重任,担任肿瘤免疫微环境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和教育部肿瘤免疫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副主任,并先后入选“安徽省领军人才”“安徽省C类人才”等省级高层次人才计划。学校、医院提供的广阔平台和大力支持,让他如鱼得水,迅速投入到新的科研战斗中。
入职短短两年,王守宇及其团队已展现出强大的创新活力和育人成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联合重点项目等重大课题,持续聚焦肿瘤表观遗传学分子机制及临床转化研究,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通讯单位在中国科学院1区发表多篇高影响力论文。指导团队成员和医院相关科室(含博士后、青年科研人员)6人成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2人获评“安徽省青年拔尖人才”,1人获得“安徽省优秀青年基金”。作为重点实验室和创新中心的核心骨干,积极推动平台建设与学科发展,为提升安徽医科大学在肿瘤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贡献力量。
累累硕果:见证科研探索之路
长期致力于肿瘤(尤其是消化道肿瘤)表观遗传学的分子机制及临床转化研究,除了带领团队取得优异成绩,王守宇个人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和多项省部级重要科研项目;研究成果曾获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华夏医学奖、国际毒理学会青年学者奖等荣誉。累累硕果是他二十年如一日,潜心钻研、不懈奋斗的最佳注解。
谈及科研工作的体会,王守宇认为是一场充满挑战与惊喜的漫长跋涉:“它绝非外界想象中的光鲜亮丽,或是简单的公式推导与数据堆砌,而更像是在一片未知的迷雾森林中,手持微弱的理性之光,小心翼翼地探索前行。这条路充满荆棘,有挫败的沮丧、资源的掣肘、成果难以转化的无奈,更有探索无果的焦虑。但这些不妨碍我依然热爱它。它让我不断挑战认知的边界,体验发现带来的纯粹喜悦。”
王守宇说,科研之路并非一条坦途,但每一步踏实的探索、每一次微小的突破,都如同在迷雾中点亮了一盏灯,照亮自己,也或许能为后来者指引方向。在安徽医科大学这片新的沃土上,这份探索有了更坚实的依托和更深远的意义。
“能与志同道合的团队并肩作战,能将个人的追求融入学校、医院发展和服务人民健康的大局,我深感荣幸,也倍加珍惜。”王守宇表示,这份在未知中求索、在孤独中坚守、在协作中前行的体验,正是科研工作最深刻、最令我着迷的地方。未来,他将继续扎根安医大,与团队一起,为攻克肿瘤难题、守护人民健康贡献全部力量。(第一附属医院 人力资源部 新闻中心)